来源:时间:2018.08.20 08:39
近年来,各级地区政府以及公共建筑业主和管理者,已充分认识到公共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政府主导或业主自发地进行各类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并搭建起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打下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相当多的能耗监测平台建成以后不久就处于停顿甚至“瘫痪”状态,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其中可以说是受很多原因影响。
非公共事业能源管理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非公共事业领域能源计量复杂性
谈到非公共事业能源计量,其很大的一个属性是综合性。不同于公共事业能源计量,电力、供水、供气和供热公共事业部门分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体系,非公共事业领域能源管理涉及的领域多,包括水、电、冷、暖、气等,种类多,并且由于用能大的特点,很多时候采取分项计量方式,比如电,会划分为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照明用电、特殊用电等分项计量。这就相对的使非公共事业领域能源计量更复杂,技术和管理难度加大,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比较高,管理人员需要对多种类能源管理知识均有涉及。
专业人员和管理经验缺失
目前公共事业能源管理要么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么是经营性的公司,这些都是全国性的公司(国网),或是区域性的公司(水,气和热),用能计量方面已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供热除外),在技术以及管理方面不同程度的形成自身的发展体系,相对专业。非公共事业建筑中单体体量较大公共机构更易获得关注,节能工作多数落实较好;而大量的中小体量公共机构、公共建筑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中小公共机构建筑这些面积在1000平方-2000平方之内、有的甚至更小,且布局比较分散、有些甚至是老旧建筑,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的空间相对较小,同时管理相对薄弱。
这些建筑的能源管理往往多由房管基建、物业、资产等处室兼管,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少,能源管理类人员均由各机构分派人员兼管,工作重点不在能源管理上。大多数部门普遍存在能源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工作衔接不上,延续性不强,统计数据不完善,相关资料缺失等情况。
能源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非公共事业能源管理人员均由各机构分派人员兼管,工作重点不在能源管理上,能源管理处于从属地位,即使发现了能源管理问题也往往并不能切实有效的快速解决。
计量数据可靠性问题
计量数据是指导大型公共建筑的运行管理和节能诊断的基础,保证数据质量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不然会产生错误的分析结果,导致错误的决策。从技术难度来看,建筑基础信息的收集和能耗数据分项计量是一项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工作,然而在大量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分项计量数据质量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对能耗计量数据的应用,尚且缺乏全面的认识。
能源计量工作的日常管理、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大多处于人工操作状态,没有建立起能源监测和分析系统,这样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都没有明确的监管。这其中出现的三个问题较为严重,一是数据丢数;二是数据错数;三是数据乱数。
①数据丢数
现阶段普遍采用的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的是总线模式,即数据从每个末端到中央主机,一般要经过物理测量、信号采集、信号变送、网络传输、读取和储存等多层过程。这种信号传输模式遵循串联结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信号中断。临时性的问题导致的中断,通过重新传输可以弥补;但采集器或者网络物理上的问题导致长期数据中断,很难找回丢失的数据。由于运行人员缺乏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及时监管,常常导致数日,甚至一个多月数据丢失。
②数据错数
电表计量的原始数据是累计电耗,而通常使用的是时间规范化以后的差分结果。有些电表设置的电量记录上限较小,超过上限就会清零重新开始记录。这就导致直接差分逐时电耗会得到极大的负电耗。另一种普遍的情况是某些支路或子分项的能耗由上级总电耗与其他支路电耗作差获得。当其中任何一路电表记录的数据出现问题时,都会影响到作差的支路的能耗数据,有时会出现负数,有时也会出现很大的电耗值。
③数据乱数
建筑中许多大功率的设备,或重要的租户配备的双路供电。在计量配置过程中,一般只对主力供电支路安装计量电表,备用支路不装表。这就导致当投切到备用支路时,原支路对应的设备电耗突变为零,而在备用支路的上级电表处出现了能耗突增。更有甚者,末端系统在使用中调整或改造,原有的主备支路互换,或改作他用,使得计量数据与最初调研配置的关系不相符。
由于公共建筑使用功能非常复杂,原有配电系统与实际的用电设备状况、用电责任人都有较大的出入,导致计量得到的能耗数据说不清意义,所以强化数据管理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前景展望-表计圈的我们可以做什么可以说由于非公共事业能源计量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对于计量也提出了更综合性的要求,同时由于人员构成和流动性的原因,一些简易操作、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综合计量设备可能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