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物联网迷思 - 没有专网,公共事业物联网行业应用“永无出头之日”

来源:时间:2018.09.06 08:38

定位清晰是走出物联网迷思的航标

物联网诸多迷思主要来自这种多样性(diversity)、概念含糊,参与者(stakeholders)自身定位的不清晰。解决这种迷思,需要开放的思维和对各种需求的尊重。


物联网的目标是万物互联,表明了来自市场的需求及技术要求的多样性和不同。可穿戴设备,车联网,农业物联,无人机,宠物追踪,公用设施,智能家居等等,对物联的需求有着重大差异。落实到通信技术,万物在各种应用场景的物联对时延,覆盖率,传输速率,可靠及安全性,初期投入与运维投入,故障响应等等各种差异不胜枚举,却显而易见。


从物联网应用的层面而言,迷思来自对需求的定义模糊和挖掘不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作者曾经与众多国内城市的管理者就“智慧城市”的话题做过交流,发现几乎所有城市对“智慧城市”的概念非常统一,大概是经常一起参加一些研讨会的结果。然而在各个单项上进行技术和项目落地却非常缓慢,因为我国的城市管理者希望找到“大而全”的方案,任何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只要对不同子项的需求稍作分析,就望而却步了。这就是几乎所有城市,“智慧城市”永远挂在墙上的原因。其实简单地说,依赖“一招制敌”的思维是对对手的不尊重,这儿是对客户需求的不尊重,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因为没有一个客户希望自己成为供应商的“长尾需求”。


目前的物联网产业研究和市场宣传中,各种组织广泛引用2025年IOT连接数将超过50亿的观点,鲜有针对具体细分市场进行分析的结论。从商用角度看,除了共享单车等创新应用外,几乎全部厂商都有默契地集体向智能抄表等公共事业应用“开火”。但是,根据最新市场分析的结果看,能源和公共事业行业仅占全球整体物联网市场的10%。而且公共事业行业应用专业性强,运营独立,对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因此更加适合专用物联通信模式。类似的,对于其他细分市场的应用,对物联通信的需求各自不同,各有分类。物联网通信无法通过“一招制敌”的模式,解决全部需求。


专用物联通信的驱动力


行业客户由于业务专业性,运维独立性的特点,一般会首选专网方案。进入物联网时代后,专用物联网方案具有更强劲的驱动力。


第一,数据安全。行业客户定义的安全包括:生产安全、数据内容安全、数据价值安全。

数据是生产运营,计费计量的基础,因此对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加密性要求,不言而喻。而数据价值安全,则体现了行业客户对产业升级的理解和视野。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客户充分认识到行业应用数据,在“互联网+”战略和物联网架构下的重要地位。经过了多种技术方案的对比评估后,行业客户也认识到只有通过专用的物联通信网络,才能够实现专业应用的匹配,掌握管理效率的“抓手”,保障数据价值的安全。


第二,公共设施仪表控制的智能网络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用量读取。

通过智能网络,可以显示并监控整个公共事业系统,将整个运维体系建立在智能网络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它提供创新手段,帮助公共事业公司应对日常运营的挑战,比如创新的计量技术,新型传感器,阴极保护监控,温度和压力监控,远程控制,资产管理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业务。这一系列有价值的数据不仅帮助公共设施行业提高运营效率,而且推动和刺激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第三,物联通信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从近两年的Hype Cycle看,IOT平台和LPWA技术都接近曲线顶点。从2014年开始,众多的LPWA技术方案,在全球市场上百花争鸣。对于行业客户而言,技术方案选项是丰富的,系统建设成本也是有竞争力的。如果按照10年运维周期和TCO计算,专网的投资效率高于租用运营商公共网络,而且专网的运维效率更是远高于公网。作者会在今后的文章中,详细谈一谈欧美公共事业物联专网应用的案例。


 
在线咨询
水表咨询
0951-3969086 0951-3969017
电表咨询
0951-3969070 0951-3969115